(1)先查詢,后了解。
當用戶送來一臺毛病機.首先要詢查發生毛病的前后經過以及毛病表象。(這一點對初學者特別重要),依據用戶供給的狀況和頭緒,再認真地對電路進行分析研究,弄通弄懂其電路原理和元器件的作用,做到心巾稀有,有的放矢。
(2)先機外。后機內。
關于毛病機,應先查看機外部件,特別是機外的一些開關、旋鈕方位是不是妥當,外部的引線、插座有無斷路、短路表象等。當承認機外部件正常時,再打開機器進行查看。
(3)先機械,后電氣。
例如一臺收錄機放音無聲,應領先辨明是機械緣由導致的(如機心的疑問),仍是由電氣毛病形成的。只要當斷定各部位轉變組織無毛病時,再進行電氣方面的查看。
(4)先靜態,后動態。
所謂靜態查看,即是在機器未通電之前進行的檢雀。當承認靜態檢食無誤時.方可通電進行動態查看。若發現冒煙、閃耀等異常狀況.應敏捷關機,從頭進行靜態查看。這樣可防止在狀況不明時就給機器加電,形成不該有的損壞。
(5)先清沽,后檢修。
在查看機器內部時,應側重看看機內是不是清洗,若是發現機內各元件、引線、走線之問有塵土、污物、蛛網或剩余焊錫、焊油等,應先加以鏟除,再進行檢修,這樣既可削減天然毛病,又可獲得事半功倍的作用。實習標明,許多毛病都是因為臟污導致的,一經清洗毛病往往會主動不見。
(6)先電源,后機器。
電源是機器的心臟,若是電源不正常,就不能夠確保其他有些的正常作業.也就無從查看另外毛病。依據經歷,電源有些的毛病率在整機中占的份額最高,許多毛病往往即是由電源導致的,所以先檢修電源常能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。
(7)先通病,后特別。
依據機器的一起特色,先掃除帶有普遍性和規律性的常見毛病,然后再去查看特別的電路(包含一些特別的元器件),以便逐漸減小毛病規模,由面到點,縮短修補時刻。
(8)先外圍,后內部。
在查看集成電路時,不要先急于換集成塊,而應先查看其外圍電路,在承認外圍電路正常時,再思考替換集成塊。不然,只能形成不必要的丟失,且如今的集成塊引腳很多,稍不注意便會損壞,并且即便斷定是集成塊內部疑問,也應先思考能否經過外圍電路進行修正。從維修實習可知,集成塊外圍電路的毛病率遠高于其內部電路。
(9)先直流,后溝通。
這里的直流和溝通足指電路各級的直流回路和溝通同路。這兩個回路足相得益彰的,只要在直流回路正常的前提下,溝通回路才干正常作業。所以在檢修時,有必要先查看各級直流回路(靜態作業點),然后查看溝通回路(動態作業點)。
(10)先毛病,后調試。
關于“電路、調試”毛病并存的機器,應領先掃除電路毛病,然后再進行調試。因為調試有必要是在電路正常的前提下才干進行。當然有些毛病是因為調試不妥而形成的,這時只需直接調試即可康復正常。
